全面激发内生动力 全力推进融湾振兴

2022-12-10 12:25:02 房天下产业网 来源:南方日报

当前,梅州正按湾区所需,尽梅州所长,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培育发展新优势,加快红色苏区绿色发展。何森垚?摄

梅州综保区现有落户项目21个,区内已集聚加工制造、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各类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何森垚?摄

梅州牢固树立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理念,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图为梅州铜箔企业生产车间。何森垚?摄

梅州花满城,冬景似春华。冬日的梅州,约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城市生活之美、文化之兴,更有苏区融湾振兴之音:

2021年度广东乡村振兴考核中,乡村治理工作成效位列全省第一、产业振兴工作位列全省第三;梅州综保区二期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举行动工仪式,计划于2027年底完成建设;嘉元科技生产的4.5微米、5微米极薄锂电铜箔实现大规模量产,并稳定供应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国家对革命老区苏区的重视支持下,在广东对梅州苏区的鼓与呼中,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梅州苏区大地释放发展红利。

支持梅州全域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面向湾区所需,立足梅州所能,推动苏区和湾区联动发展、合作共赢,便是其一。

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梅州正举全市之力团结奋斗,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打造革命老区对接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试验区、苏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先行区、苏区探索共同富裕样板区。

抢抓机遇?凝聚发展共识绘融湾之图

“梅州是客家人聚居地,也是‘下南洋’起点地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有近500万梅州籍客家人。”在梅州客商银行董事长刘元庆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必将是梅州客商银行接下来发展的重点区域。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梅州上下早已在前行中凝聚共识。2021年底,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召开。这座广东唯一全域均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发出了“全面激发内生动力?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的时代强音。

发展,是喊不来等不来的。梅州明确提出要正视发展短板,不畏历史欠账,把发展思维打开,凝聚红色苏区绿色发展的共识,打破地域局限,将目光聚焦于苏区,面向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融的赣闽粤三省。

“在原中央苏区范围内,梅州、龙岩、赣州三市山水相连,历史地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相比之下,梅州、河源等地处于落后位置,经济发展的韧性还需进一步挖掘提升。”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认为,从省内省际来看,苏区老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不能忽视,仍需持续发力。

迎头赶上加油干,一年来,梅州上下自我鞭策,将发展意识记于心,践于行。从苏区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梅州着力将发展地域“边缘”变“前沿”,一张更大的蓝图也逐渐成形——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

苏区对接湾区,苏区融入湾区,梅州重于行践于实。

位于赣闽粤交界的梅州蕉岭,早在一年前就开始探索推进,分别与上杭县、武平县签订“友好县”协议,积极构建区域创新链、产业链,在工业产业、金融商贸、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不到一年的时间,蕉岭县再次加码,动工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蕉岭片区)广东梅州蕉华工业园区北部发展区(广福)基础设施首期项目。

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梅州深知唯有全面激发内生动力,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努力,才能把握机遇、顺势而为、扬长补短,变短板为潜力板。

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符合革命老区发展的大势所趋,符合梅州苏区振兴的发展之需。

在省级层面,广东明确提出将支持梅州老区苏区加快振兴发展的有关工作,支持梅州全域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

毋庸置疑,立足于苏区振兴省际合作,把握“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带来的机遇,这既是梅州市委、市政府对梅州发展的定位,也是梅州苏区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先行区建设是梅州未来发展的‘牛鼻子’,把这件事情办好,不仅能为梅州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可以发挥梅州作为粤闽赣三省交界及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桥头堡’作用,助力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说,将举全市之力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

内通外连?缩短时空距离铺融湾之路

清晨的梅州乡村,空气清新。在五华汉光超顺转水黄龙基地,刚采摘的果蔬正在分批打包,约4小时后其将出现在数百公里外的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供粤港澳大湾区居民采购。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梅州产品进入湾区市场更加便捷。今年上半年,梅州新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及加工企业20个,累计104个,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上半年交易量达16万吨,产值约13.6亿元。

苏区“菜园子”直通湾区“菜篮子”,背后是产地与市场的对接,更是苏区与湾区的连接。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的梅州,东部与福建省龙岩、漳州接壤,南部与潮州、揭阳、汕尾毗邻,西部与河源交界,北部与江西省赣州相连。

从地理区位来看,梅州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支点。打破地域局限,围绕建设省际区域性交通枢纽,打造粤闽赣联通拓展的桥头堡,梅州不等不靠,积极布局谋划、建设推进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9月30日,贯通赣南的瑞金至梅州铁路(广东段)在梅江区西阳镇申渡村规划的瑞梅铁路梅江特大桥北引桥东开工建设。项目计划工期4.5年,对完善赣粤地区铁路网和加强珠三角、粤东地区与中部地区间的交通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11月22日,作为广东省东北部南北货运重要通道的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计划通过4年建设,将现有的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八车道,进一步提升粤东北地区综合枢纽(机场、铁路、港口)集疏运通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

苏区相连向湾区,交通互联正是梅州加快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的基础和关键。

截至2021年底,梅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48公里,密度为4.71公里/百平方公里,已经全面打通与河源、赣州、龙岩、漳州、潮州、揭阳、汕尾等市的出省出海快速通道,内部道路网亦进一步完善。

随着梅龙高铁建设逐步推进,贯通赣南闽西的瑞梅铁路、梅州至武平高铁及大丰高速公路、梅州机场迁建项目加快推进,出海新通道华陆、大潮高速建成通车,苏区“融湾入海”的脚步不断加快。

交通的互联,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便利,还有更多的发展机遇。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梅州聚焦“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外溢效应,按照湾区所需、梅州所长,借外促内,打造开放发展新格局。

用足苏区政策红利、用好广梅对口帮扶力量,梅州加速推进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交通、水利、能源重大项目,建设好梅州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国际无水港等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创建省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示范园区,积极参与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作为梅州苏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平台,梅州综保区现有落户项目21个,区内已集聚加工制造、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各类企业,投资总额约5.6亿元,全部达产后年进出口额预计可达27亿元。”梅州综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梅州综保区二期项目已经动工建设,将进一步为梅州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全市外贸保稳提质注入新动能。

敢为善为?突破瓶颈创融湾之先

一场看似平常的园区座谈会,一份针对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方案,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变化?能够给园区产业集聚带来哪些契机?广东科伦药业总经理董灵敏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体会颇深。

“科伦药业通过该政策争取到产值超1.5亿元的5个新药品生产许可,后续5个品种新药正在立项,同时引入了德国费森尤斯医疗合作腹膜透析液生产项目。”董灵敏说。

12月1日上午,广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与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的透析产品供应商费森尤斯医疗合作共建腹膜透析液生产项目在广梅产业园举行签约仪式,同步签订生产项目入园协议。

促成这一项目签约落地的,正是广梅产业园亲商重企,敢于打破常规制定扶持政策的举措。

“园区通过座谈会了解到企业的发展之困,引导龙头企业参与《梅州高新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的制定。”梅州市委副秘书长、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副总指挥、梅州高新区(广梅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林满山介绍,面对疫情影响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今年1—10月,广梅产业园工业总产值比增29%,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24.4%,实现逆势上扬。

积极抢抓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等重大机遇,广梅产业园围绕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大力推行“1+N”招商模式,以产出思维、发展思维、用户思维引进了一批“打粮食”项目,同时落实好各类惠企助企政策。

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梅州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发展意识,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梅州突破瓶颈,梅州敢为善为,内外联动,优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配置,大力培育以制造业领航企业为龙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小巨人”等为重点的优质企业群体,持续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实力,做实做强优势产业链条。

“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19年7月成为全国首批25家、广东省3家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之一。”梅州市工商联主席、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平元表示,将进一步强化与赣闽粤地区,特别是与大湾区的协调联动,主动寻求与产业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交流,争取促成更全面、更长远的战略性合作,与合作企业联动发展、合作共赢。

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梅州注重主动先行,更注重融合前行。

对标先进地区营商环境,梅州印发《梅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梅州市政务服务,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登记财产等短板指标实现突破提升,其余指标达到或接近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地区水平,跟上全省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步伐。

同时,梅州还不断依托广州对口帮扶等力量,举全市之力加强与大湾区院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引进一批短期有效益、长期可持续的产业项目,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专项债资金,谋划争取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范围,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紧扣打好“苏区牌”“客家牌”“融湾牌”,今日梅州更加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互动,积极在政策运用、产业协作、交通互联、乡村振兴、文旅合作、生态共保、治安联防、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实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交通圈”“生活圈”。

■对话

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谢宝剑:

经济融湾是梅州实现

高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抓手

从提出到谋划,从部署到落实,梅州在推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始终方向明确,保持思路清晰,努力推动梅州苏区在加快振兴、共同富裕上展现新作为。如何加快建设先行区,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谢宝剑表示,经济融湾是梅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抓手。

问:梅州应该如何深化苏区振兴省际合作,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答:梅州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地理区位、同属中央苏区历史条件以及同根同源的客家文化决定了梅州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同时必须深化与闽赣,特别是原中央苏区赣州、龙岩的深度合作,打造粤闽赣省际一体化发展的高地以及省际交界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在进一步深化合作的领域和合作空间上,积极融入海西经济区和厦漳泉都市圈,推动与赣南、闽西、海西经济区联动发展,强化省际交界区合作交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连接海西经济区的桥头堡。依托先行区,积极融入海西经济区和厦漳泉都市圈,引领带动江西、福建两省共同融入大湾区,接受大湾区和海西区双向经济辐射;坚持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推动产业、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促进产业横向错位融合、纵向分工协作,与湾区共建特色鲜明的集群式产业链合作园区,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西经济区等区域产业转移;依托粤闽联动发展轴,共建蕉岭—武平园区;依托粤赣联动发展轴,推动平远工业园和寻乌工业园联动发展、错位发展。积极对接服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深化广州对口帮扶梅州,带动赣州、龙岩等周边区域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

与此同时,要贯彻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部署,立足生态发展区政策优势,强化生态环保合作平台建设,深化绿色发展国际交流合作,举办粤闽赣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办成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展现生态文明实践、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窗口。

问:在您看来,梅州应该如何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融湾?

答:经济融湾是梅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抓手。

一要依托广梅产业园等核心园区平台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集群,按照省委制造业当家的要求,结合广州制造业立市战略,在对口帮扶中用好穗梅产业共建政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生产要素和环节向梅州流动,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以及产业链安全性稳定性中积极发展与湾区对接配套的经济平台。

二是在承接湾区产业与技术的转移过程中,聚焦支柱产业,重点推动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绿色低碳新型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与湾区协同的现代产业链。

三是要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资源,加强科技合作和区域协同创新,寻求人才、学科、数据、资本的承接路径,积极对接大湾区“智能+”“数字+”“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区块链+”,引进大湾区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同时,要发展山区绿色智慧产业,规划专业化的创新产业群,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通过申报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动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在梅州布局分中心,促进研究成果在梅州当地转化。

四是要配套融湾需求发展现代服务业。探索针对农产品、铜箔延伸产品、矿产资源等的检验检测做成“湾区标准”,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促进仓储物流业融湾,着力打造生产服务型区域物流枢纽;引导大湾区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在绿色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开放等方面的合作;引导大湾区金融机构参与梅州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

五是要打造大湾区最美“后花园”、休闲“体验场”、后方“大农场”,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撰文:黄培强?陈萍?编辑统筹:何雪峰

标签: 协同发展创新中心湾区经济副秘书长全球最大

相关资讯

  • 上学政策再变?实探天津楼市:“上三区”买二手房转学需提前3年,新房却随买随上

    上学政策再变?实探天津楼市:“上三区”买二手房转学需提前3年,新房却随买随上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天津文旅赚得"盆满钵满"。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天津共接待外省游客355.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0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游客不仅仅是为了品尝天津美食或者见证五大道的风情,而是旅游连带着买房置业, 被称为"高...

    来源:华夏时报

    2024-06-14 11:29:59

  • 一眼千年,感受传统的浪漫

    一眼千年,感受传统的浪漫

    五月的微风轻拂 空气里弥漫着艾草的清香和粽子的芬芳 建业物业人准备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盛宴 和业主一同回溯千年 感受端午的深厚文化底蕴 体验那份温馨而又真挚的节日氛围 粽子,是端午的灵魂 邻里间相聚在此,亲手包制粽子 绿油油的粽叶,包裹着甜蜜...

    来源:建业物业

    2024-06-14 09:40:27

  • 1-5月江苏房企销售排行榜:保利发展领跑销售业绩

    1-5月江苏房企销售排行榜:保利发展领跑销售业绩

    更多江苏房地产市场研究, 点击此处索取 今年以来,江苏多地陆续发布房地产新政,涉及房贷利率、公积金、卖旧买新、房票等多方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购房资金压力,也更好地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住房需求,但居民观望情绪仍在,市场整体筑底节奏仍依赖于居民...

    来源:中指研究院

    2024-06-14 09:37:56

  • 北京多个老楼加装电梯停运,运维比建造还难?高楼层住户为何也投装电梯反对票

    北京多个老楼加装电梯停运,运维比建造还难?高楼层住户为何也投装电梯反对票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多个老小区进行升级改造,荣升为"电梯房"。不过,老旧小区电梯加装争议不断,较多低楼层的业主认为自己因为加装电梯"吃了亏",认为老小区加装电梯是对低楼层住户的"道德绑架"。 而除了加装难,已经成功装上电梯的老小区,又出现了...

    来源:华夏时报

    2024-06-13 09:17:00

  • 商业地产月报丨湖南浏阳购买新建商办用房可领取契税补贴,广州优先培育建设3个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

    商业地产月报丨湖南浏阳购买新建商办用房可领取契税补贴,广州优先培育建设3个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

    中指研究院定期发布商业地产研究成果 点击此处进行咨询 报告要点: 1.政策动态 ➤北京、上海、浏阳等多个城市发布商业地产、产业经济相关政策,内容涉及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2.市场表现 ➤投资开工:2024年1-4月,办...

    来源:中指研究院

    2024-06-13 09: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