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5条措施”推动企业加快上市,到2025年将培育3000 家上市后备企业

2022-11-18 20:31:01 房天下产业网 来源:华夏时报

11月16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日前发布《深圳市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下称“《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超600家,新增首发募集和再融资资金超3000亿元,上市后备企业累计超3000家。

对此,金融系统业内人士武忠言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推进企业上市发展壮大有利于优化区域融资结构,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良性互动,有效提升区域经济主体的融资能力和效果,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措施》还提出,将充分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培育作用和区域股权市场塔基功能。

对此,洛克资本副总裁史松波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壮大深圳本土私募创投机构和CVC基金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增多,可以帮助深圳有效地利用社会资金,将资金资源更多的输入到具有前景的行业和优质的项目企业,起到优化产业机构的作用。”

深圳上市资源仍需培育优化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起草说明”中披露,截至目前,在深注册A股上市公司399家,约占A股同期上市公司1/13,低于北京(447家)和上海(409家),2022年上半年整体营业收入29704.1亿元,约为全市GDP的1.97倍。截至2022年11月9日,我市境内外上市企业合计527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企业399家,境外上市128家。

同时,据《华夏时报》记者查询,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深企共实现营业收入约4.60万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约4010.13亿元。与上述企业去年同期业绩相比,实现了稳健增长。

从个体来看,上述上市深企中,313家归母净利润为正,占比近八成。其中, 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平安银行、万科A、中信证券、工业富联等6家归母净利润超过百亿元,另有34家上市深企这一数字在10亿元以上。

然而,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也指出,深圳面临上市公司数量增长放缓和上市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

一方面,深圳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长率明显放缓。2019年至2022年1—10月,深圳市分别新增上市公司15家、35家、41家、29家,增量分别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3、2、3位,但上市公司数量增长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未占优势。

另一方面,上市后备资源储备有待进一步加强。截至2022年10月底,深圳拟上市企业191家,其中在辅导123家,在审68家(已过会、已注册未上市21家),拟上市企业数量低于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等,居全国第六位(按证监会辖区统计排名)。

另外,深圳上市公司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据统计,目前深圳A股上市公司风险警示企业11家,约占A股总数8%,2022年上半年,深圳市高质押比(大股东质押比例80%及以上)上市公司共18家,另有11家上市公司质押比例处于70%-80%之间,处于高质押边缘;深圳市共有89家上市公司发生亏损89.92亿元,较去年同期49家亏损34.46亿元,亏损家数及金额均大幅增加。

此外,“起草说明”中还指出,目前深圳企业上市政策有待优化。有必要将促增量和优存量两方面政策措施有机结合,同时,为积极把握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改革机遇,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拟上市资源的培育力度;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助力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到2025年末上市公司超600家

《若干措施》共五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总体目标,明确到2025年工作目标,到2025年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超600家,新增首发募集和再融资资金超3000亿元,上市后备企业累计超3000 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专利数等指标全国领先,新增千亿市值企业3-5家、百亿市值企业10-20家,新增上市公司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50%。

而第二至五部分从完善工作机制、扩充上市后备企业、提高服务水平、支持做优做强做大等方面提出25条政策措施。

在完善健全企业上市工作机制方面,措施提出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综合服务,推动北交所深圳服务基地、上交所深圳服务支队落地,加强与港交所以及境外交易所沟通协作,搭建高效对接机制和服务体系,同时,将企业上市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全市年度绩效考核体系。

在扩充企业上市后备资源方面,首先,动态摸排筛选出一批具备高成长性优质企业,按照指标建立上市储备期企业、培育期企业、冲刺期企业三个梯队后备资源;强化企业上市普及培育辅导,按规定给予适当补助;对上市冲刺期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一企一策一专班”及时协调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若干措施》还提出,将充分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培育作用和区域股权市场塔基功能,积极争取前海、河套等区域落地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私募创投等机构集聚,对通过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发行可转债或增资扩股成功的挂牌企业给予融资补助。

对此,史松波认为,深圳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壮大深圳本土私募创投机构和CVC基金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深圳优质项目很多,但是相较于北京、上海,深圳的股权投资机构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增多,可以帮助深圳有效地利用社会资金,将资金资源更多的输入到具有前景的行业和优质的项目企业,起到优化产业机构的作用。”

在提高企业上市服务水平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对境内上市企业分阶段、按进度给予不超过300万元奖励,其中完成股份制改造及上市辅导的奖励150万元,上市成功后再奖励150万元;对直接在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奖励300万元;对在新三板挂牌的奖励50万元,进入创新层的再奖励30万元。

在汇集要素资源支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做大部分,《若干措施》提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并购重组;在空间保障上,鼓励上市公司以“抱团联建”等方式共建产业园区和总部大厦;并对经认定或设立的各类创新载体和上市公司实施各类研发项目、建设“灯塔工厂”实施的智能制造改造项目、提升产品(服务)自主品牌影响力的各类项目、建设线上线下自营门店,销售自主品牌产品等给予相应资助。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标签: 股权投资私募股权品牌产品总部大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