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 “一企一策”处置问题较大险企

2017-08-25 10:36:00 房天下产业网 来源:经济参考报

金融监管责任重于泰山。最近一段时间,保险业在治乱象、补短板、防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持续发力,成效正在显现。正本清源再起航,监管部门将如何引导行业回归本源,做强主业?未来将怎样强化监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就上述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回归风险保障

保险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保险业的天然使命,必须和实体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发展。

“保险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陈文辉说。

近年来,保险业快速发展,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巨灾保险落地、农业保险持续扩面、商业税优健康保险正式推出,商业税延养老保险即将试点,全方位保险扶贫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陈文辉说,保险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有效供给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数据显示,在灾害管理方面,全球保险赔付一般占灾害损失的30%,而我国目前只有10%左右;在人身保障方面,我国寿险保单持有人只占总人口的8%,人均持有保单仅有0.13张,而美国为3.5张,日本为8张。

他说,保险具有金融属性和非金融属性,它首先是个消费品,消费的是“保障”。但一段时间以来,个别保险公司盲目扩张,部分保险产品设计偏离保险本源,保障功能弱化,实际上成了投资品,必须花大力气去纠偏。

“一个行业的影响力,不能简单看它的资产规模,关键要看它起什么样的作用,是否干好自己该干的事。”陈文辉说,要提高保险产品的保障属性,决不能让保险产品异化成少数人的融资工具。

他表示,无论是企业和家庭财产保险、信用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还是保险资金运用,都是在直接和间接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险业要在上述领域精耕细作,种好自己的田,充分发挥在风险管理和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上的核心优势,发挥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作用。

有效处置风险

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5%,高于100%的警戒线,风险总体可控。但一些重点领域、重点公司的风险正逐步显现,包括流动性不足、公司治理失效、偏离主业、内控不严等风险。其中,首要的就是防范流动性风险。

陈文辉说,当前风险处置稳步有序推进,要增强同风险赛跑的意识,特别是要防范部分公司因突发情况引发流动性风险,要做到提前发现、提前预警。对个别问题较大公司,采取“一企一策”,做细做实应急预案,并切实完善好风险隔离机制,必要时发挥好保险保障基金的兜底作用。

“公司要通过‘瘦身’化解风险,一些问题公司持有很多优质资产,但与自身主营业务协同效应不强,和负债不匹配,可以通过转让进行变现。”陈文辉说,对那些问题严重的公司,监管要做好各种风险处置预案和系统准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公司治理失效是另一大风险。据介绍,有的保险公司通过违规股权代持、隐藏一致行动人关系等方式形成“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出现大股东操纵现象。

陈文辉表示,将加强对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和真实股东穿透监管,加强关联关系穿透性审查,要求保险公司逐级披露股权结构至最终实际控制人,也就是穿透到最后的自然人,并且最后的自然人之间不能有关联关系,禁止代持、违规关联持股等行为。

“吃一堑不长一智是不行的。”陈文辉说,保险要加强对自身风险的管控,决不能由“风险的管理者”异化为“风险的制造者”。

重塑保险监管

“当前保险监管系统的重要任务是重塑监管。”陈文辉说,要重塑保险业形象,首先就要重塑监管。而重塑监管,就要从重塑监管理念和定位、重塑从严监管氛围、重塑监管能力、重塑监管纪律、重塑监管文化等五方面入手。

陈文辉说,重塑监管理念和定位,就要彻底厘清监管与发展的关系。当前要克服把保险监管机构当成“保险总公司”的倾向,监管不要越俎代庖去关心保费规模、增长率等,不要总是片面想把行业做大,认为只有行业做大了才有地位。

他说,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在监管中就会形成“护犊子”的习惯,该出手时不出手。只有干好监管本职工作,维护竞争有序、规范运行的金融市场秩序,使守法经营的保险机构受益,才能使行业保持健康发展。

“监管要长上牙齿,真正管用。”陈文辉说,要重塑从严监管氛围,就要牢记监管职责,敢于亮剑、敢于碰硬,勇于“揭盖子”“打板子”,坚持严罚重处,决不能以任何理由放松监管、懈怠监管。要对个别影响恶劣、屡犯不改的机构,采取顶格处罚,推进实施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取消或市场禁入等措施,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凡是涉及违法的,坚决移送司法,让违法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形成强大震慑。

当前保险市场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对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陈文辉说,要重塑监管能力,强化纪律约束,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保险监管人才队伍,增强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

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就做不到从严监管。陈文辉说,要重塑监管纪律,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

标签: 保险市场保监会

相关资讯

  • 重磅!银保监会同意比亚迪收购易安财险|快讯

    重磅!银保监会同意比亚迪收购易安财险|快讯

    文/李明会 5月9日,《华夏时报》记者从银保监会官网获悉,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东的批复》,同意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受让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安财险”)10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00%。 ...

    来源:华夏时报

    2023-05-09 18:00:02

  • 银保监会:2022年罚没保险机构3.1亿元,如期完成“明天系”保险机构接管|快讯

    银保监会:2022年罚没保险机构3.1亿元,如期完成“明天系”保险机构接管|快讯

    文/李明会 5月4日,《华夏时报》记者从银保监会官微获悉,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2022年度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工作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通报》提到,2022年,银保监会稳妥有序化解风险,如期完成“明天系”保险机构接管。此外,银保监...

    来源:华夏时报

    2023-05-04 22:50:01

  • 银保监会:实施两个新会计准则对保险公司营业收入影响相对较大|快讯

    银保监会:实施两个新会计准则对保险公司营业收入影响相对较大|快讯

    文/冯樱子 今年1月1日起,上市保险公司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两个新准则。 主要涉及在境内外同时上市和在境外上市的保险公司,共有10家,分别为人保集团、太平保险集团、中再保...

    来源:华夏时报

    2023-04-26 21:40:02

  • 银保监会:养老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超1004亿元|快讯

    银保监会:养老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超1004亿元|快讯

    文/冯樱子 4月26日,《华夏时报》记者从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方面获悉,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养老理财产品共发行51只,累计发行规模1004.9亿元,投资者人数合计46.7万。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稳步有序推进养老理财产品...

    来源:华夏时报

    2023-04-26 21:40:01

  • 突发!银保监会发声:这“银行”是假的!

    突发!银保监会发声:这“银行”是假的!

    据银保监会官网4月19日消息,银保监会网站发布关于“中国时间银行”有关风险的提示称,近期我会通过日常监测发现,个别网站发布“中国时间银行上市”等虚假信息,且有名为“时间银行”的移动应用程序(APP)以公益养老为名目开展投资活动。银保监会从...

    来源:华夏时报

    2023-04-19 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