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主要矛盾在供给侧 鼓励地方政府创新

2016-01-07 09:00:00 房天下产业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新年个工作日,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的首次国内考察选择了重庆。在为期三天的考察中,习近平深入港口、企业调研,并以点带面地就中国目前的形势和发展做出判断和指示。

习近平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侧改革要重点化解产能过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此外,习近平就区域协调发展和地方政府主动探索创新等提出了要求,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认为,重庆在政治和经济版图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国家领导人选择重庆作为新年考察首站意义深远。

企业盈利水平需要关注

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政治经济语境中热的词汇。《人民日报》近期刊文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式已然成为中国近期发展的主要方向。

尽管供给侧改革内涵丰富,习近平重庆考察时进一步强调,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经济学家刘世锦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需要关注的核心指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不是大问题,关键是使企业盈利保持增长的状态。”他认为,现在企业盈利是负增长,将来企业盈利以后,就业就会增加,财政收入也会增加,企业风险就得到了控制。

“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进而实现转型再平衡。”刘世锦说。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称,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抓手,淘汰僵尸企业是具体形式,兼并重组是主要手段。《人民日报》4日的文章两次举了90年代顶住压力对纺织业实行限产压锭去产能的例子,表明已经为不破不立的阵痛——下岗失业和金融风险释放做好了准备。文章同时也指出,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没有当年那种勇气,是很困难的,这也充分彰显了不破不立的决心。“2016年,在这种坚定的改革决心之下,企业加快破产和兼并重组,刚性兑付打破,金融风险逐步释放将成为可能。”管清友说。

管清友还表示,市场关注的是这个“不破不立”到底能否实行,《人民日报》文章无疑给予了市场一个明确回答,这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执行会比较快落地,过去几年批评的懒政怠政现象可能有所好转。

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彰显了的决心,会议决定根据督查情况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以奖惩分明促勤政有为,为愿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提供更大舞台,督促形成竞相发力、主动破难前行的工作劲头和态势。

强调城乡平衡发展布局

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一站,也是西部各省市中离东部地区近的一个。近年来,亮眼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创造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在首次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中国的城市化和城镇化如何推进也是重要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指出,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繁重。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表示,区域发展水平和生产率差距,实际上由三个因素叠加而成,一是区域之间的城市的差距,二是区域之间的农村的差距,三是区域之间的城市化率差距。随着城镇化率超过50%并继续朝着更高水平提升,这里面第二和第三种因素对区域差距的影响趋于缩小。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相对落后区域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多人口和劳动力除外流到东部发达省份外,还可以就地城镇化,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农业领域流通到工业、服务业等非农领域,大幅度提升生产率水平。这样,在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的同时,区域之间的差距也将进一步缩小。”刘培林表示,未来缩小区域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此外,习近平强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同时要保住地区的青山绿水。

鼓励地方政府创新

在新一轮发展中,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成为近期部署的一大亮点。习近平指出,地方抓改革、推改革,一方面要落实好党部署的改革任务,一方面要搞好探索创新。

《人民日报》4日刊发的人士文章指出,当前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把“放手”当作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

此外,文章强调不干预市场,但要发挥创新,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在坚持一盘棋的前提下,确定好改革重点、路径、次序、方法,创造性落实好精神,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要吃透制定的重点改革方案,同时完善落实机制,从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见物见人,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使改革落地生根。

推荐阅读

共享2016·新经济论坛暨中国企业产融合作峰会

浙江将土地出让管理纳入“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

多地下调2016年经济预期 区间目标设定或成趋势

任志强言论满天飞 房地产经济已影响下游

武汉将成中国经济新引擎 品牌房企持续看好楼市前景

标签: 经济习近平供给侧

相关资讯

  • 美方将取消对中国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美方将取消对中国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据6月27日最新报道,商务部证实中美已就落实去年日内瓦共识的框架达成补充谅解,美方将取消对中国实施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两国经贸关系正逐步走出阴霾,为全球供应链稳定和经济复苏注入强心剂。 根据双方达成的补充谅解备忘录,美...

    来源:土地情报

    2025-06-27 16:43:01

  • “高考房”开抢!酒店业抢滩“高考经济”

    “高考房”开抢!酒店业抢滩“高考经济”

    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去哪儿网5月2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的"高考房"预订早已经提前开始。去哪儿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预订高考房(6月6日-8日入住)订单量较2023年上涨八成(2024年同期是端午节,不适合比较)。 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周期...

    来源:华夏时报

    2025-05-28 10:19:15

  • 印度宣称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印度宣称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印度国家转型机构最近宣布,印度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并声称该国有望在未来3年间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5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印度2026财年名义GDP预计将达到4.1...

    来源:土地情报

    2025-05-27 13:48:30

  • 马斯克::很多人不了解中国有多强

    马斯克::很多人不了解中国有多强

    近日,马斯克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中国发电能力强大,发电量迅猛增长,中国聪明勤奋的人才众多。他强调,很多人不了解中国有多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在多个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生产能力。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玩...

    来源:中指研究院

    2025-05-23 17:38:20

  • 星河产业集团:聚焦“产·城·融·投”创新运营模式,铸就创新经济新引擎

    星河产业集团:聚焦“产·城·融·投”创新运营模式,铸就创新经济新引擎

    2025年5月13日,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承办的"2025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二十三届产城融合投融资大会"召开。凭借在产业领...

    来源:中指研究院

    2025-05-23 16: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