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百亿房企2015年共104家。从格局上来看,四个企业阵营与上年相比,呈现出不同的格局特征: 千亿房企阵营保持7家,2000亿房企增至3家,万科以2610亿元的销售额领衔行业,而恒大的加速赶超导致阵营内部分布更趋均匀,龙头之间的竞争形势在内生增长与并购并举的双重作用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500-1000亿元企业共9家,较上年增加2家。其中华润置地销售额达到851亿元,在该阵营中脱颖而出,而世茂、融创、华夏、绿城、金地、招商、龙湖、富力8家企业销售额集中在500-700区间,彼此之间更趋“胶着”; 200-500亿企业为33家,比2014年多8家,其中20家企业集中在200-300亿元区间,且与上年相比呈现出明显的“抬头”之势,在此区间的房企2015年销售表现尤为抢眼,规模化追赶的势头正盛...【详细】【报告】 |
![]() |
![]() |
在去库存的主基调下,百亿企业2015年仍主推140平米以下的刚需产品以便快速去化,保证销售业绩的稳定增长,销售来源也仍然来自于住房需求集中的一二线重点城市,其销售贡献率达到84.4%。研究组通过对50家百亿代表企业2015年1-11月的产品结构按城市等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降准降息、首套房认定、首付款比例下调等多轮政策组合发力的刺激下,市场改善型需求集中释放,百亿房企把握市场机遇,进行了结构调整...【详细】【报告】 | 2015年市场分化进一步加剧,百亿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灵活的价格策略,一二线城市提价、三四线城市降价并行,实现了库存的顺利去化:恒大、宝龙等部分企业通过在一线城市加大改善性产品的比例、主动提高价格的方式实现业绩增长,如恒大2015年全面开拓一线城市并全面实施“精装修”战略,销售均价明显提升。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鼓励开发商以降价带动市场的库存去化,而保利、碧桂园、首创等企业则已在部分二、三线城市率先开展降价促销策略...【详细】【报告】 |
![]() |
![]() |
2015年,国内融资环境持续宽松,市场回暖带动去化,流动性全面改善导致企业投资信心有所提升。2015年,百亿房企的土地投资规模有所回升,25家百亿代表房企招拍挂土地投资支出累计金额同比增长超过40%,招拍挂土地投资支出占销售额比重的平均值为34.8%,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详细】【报告】 | 2015年,百亿房企在千方百计加快去化的基础上,重点补仓一二线城市土地,优化土地资源结构: 25家百亿代表房企一线城市拿地面积、拿地金额比重分别提高3.33、7.13个百分点。此外,东莞、廊坊、佛山等部分三四线城市承接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外溢的购房需求,市场增长潜力较大,受到百亿房企的青睐...【详细】【报告】 |
2015年1月,证监会宣布取消再融资等事前审查政策,再融资监管进一步放开,加上资本市场逐渐趋于稳定,百亿房企通过密集发行公司债、定增获得大量低成本资金。 百亿房企境内发债规模持续扩大,平均融资利率仅4.6%。2015年百亿房企公司债发行量持续提升,特别是6月交易所对公司债开始放量以来,公司债呈爆发式增长,1-11月百亿房企共发行公司债融资2067亿元,平均融资利率4.6%,且利率不断走低。其中,由于国内资本融资环境向好,海外上市百亿房企积极转向境内发债,融资规模达1025亿元。 大型百亿房企凭借年内良好的销售表现以及较高的信用评级,发债规模和成本优势显著。销售额千亿以上房企共有7家企业发债规模达711亿元,平均成本仅为4.1%;500-1000亿之间共有6家企业发债规模325亿元,平均利率4.8%;200-500亿之间共有11家企业发债规模758亿元,平均成本5.0%;100-200亿元之间...【详细】【报告】 |
百亿房企通过银行贷款、信托等传统方式融资占比有所下降,积极探索股权类、权益类信托融资。2015年以来,虽然货币政策较为宽松但受国内低成本再融资影响,作为百亿房企主要融资方式的银行贷款融资占比呈下降趋势,但中小型百亿房企受制于公司债等渠道限制,仍主要通过开发贷、信托等间接融资方式获取资金。而基于风险控制和信托成本较高的考量,部分百亿房企也在积极尝试股权类和权益类信托融资。 此外,百亿房企海外发债规模和频次锐减,部分稳健型企业继续利用海外平台获得规模资金。2015年以来,受美国QE退出、房企国际信用评级下降和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等多重因素影响,房企海外融资难度增大,海外发债规模大幅缩水,1-11月共有18家百亿房企通过境外融资平台发行21笔债券,共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712亿元,较去年大幅下降45%,平均发债利率7.97%。其中碧桂园、远洋、世茂、旭辉等企业发挥自身信用优势发行大额海外债,获得中长期稳定融资...【详细】【报告】 |
![]() |
伴随中国房地产正从新房开发交易为主的市场逐步向以存量房交易为主转变,行业增长也由外向增长逐渐演变为内生驱动。为提前应对行业变化带来的挑战,百亿房企2015年转型力度空前,从以往的战略构想转向落地执行,结合互联网挖掘上下游产业链服务价值、拓展服务型产业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成为其谋求突破的新风口。 百亿房企积极转型服务商,围绕现有客户资源,升级物业服务体系、拓展客户延伸服务,打造全产业链增值服务模式。2015年以来,百亿房企基于现有客户存量市场不断升级物业增值服务体系的同时,瞄准产业链上下游创新盈利模式,在前端拓展家装领域,如万科6月推出万科家装打造一站式家装服务、8月联手链家成立合资家装公司深入挖掘家装服务市场;后端拓展社区O2O、社区医疗、社区养老、社区金融等生活服务,如绿地、世茂、金地、招商等房企联合平安好房等金融机构通过首付贷、短期过桥借贷等方式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万科、万达、恒大、华润等百亿房企2015年竞相布局社区服务端口,打造社区O2O商业模式...【详细】【报告】 |
![]() |
2015年,房企被险资频繁举牌,大规模保险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推动资本和实业跨界融合,地产金融化迎来发展良机。一方面,由于险资投资房地产宏观环境逐渐放松,房地产行业投资金额大、投资期限长、稳定的特点与我国保险资金使用时间长、规模大、现金流稳定的特性相匹配,险资与房地产结合具有先天的良好条件。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规模化扩张也亟需多元化资本力量支持,险资与房企的深度融合,开启了地产金融化大幕。 百亿房企被险资频繁举牌,“资本+地产”加速联姻,深度合作为轻资产、多元化转型创造条件。2015年以来,在房企加速金融化布局的同时,资本进军房企的步伐也在加速。由于监管的放松和对于商业地产、养老地产等持有型物业的青睐,险资频繁举牌万科、碧桂园、远洋、佳兆业、朗诗等运作的百亿房企。资本大举入侵为百亿房企专业的股权管理敲响了警钟,但也为百亿房企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一方面,为房企主动利用多元资本、加强资本合作创造条件...【详细】【报告】 |
![]() |
在行业拐点来临之际,百亿房企特别是千亿企业作为行业领先群体,2015年加速并购整合的步伐,打造其规模增长的新方式。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在政策上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做大做强,政策与市场共发力,推动房地产行业将走向整合时代。 行业调整之际,百亿房企加速以重组、兼并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以较低成本盘活存量,为房企规模化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契机。行业调整之时,亦是企业整合之机,2015年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房企积极吸纳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市场供需资源的高效匹配,迈入强者恒强的良性循环:一方面,积极推进内部重组,集中优势资源壮大核心业务。中海、招商等百亿房企通过资产注入、吸收合并的资产重组已经完成,保利、中粮等百亿房企地产业务重组也在进一步推进中。随着这些企业重组进程的推进,企业规模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同时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借道存量市场兼并收购以扩大业务版图...【详细】【报告】 |
2015年,受市场回暖影响,百亿房企军团在行业新常态之际迎来大幅扩容。它们逐渐摒弃以往开发经营上“一招鲜、吃遍天”的简单思维,以“创新求变、锐意进取”的积极心态和精细化思维,实时跟进市场节奏,在产品、布局上寻求结构性机会,灵活定价、让利于客户,刺激成交需求,实现业绩突破。同时,百亿房企在行业拐点来临之际,储备优质土地夯实主业发展基础,并基于主业优势强化服务链价值挖掘,推动金融化拓展和并购重组热潮。行业在资本化扩张的催化下将进入加速洗牌的格局调整时代。2016年,百亿房企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时机:宽松的资金环境和优化的土地储备有力地保障了企业的业绩增长,百亿企业更趋成熟的运营经验及日益提升的服务意识...【详细】【报告】 |
房天下产业网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