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城镇化|忽培元:城乡融合 蓝图已绘 未来可期

2019-09-20 16:15:03 房天下产业网 来源:中国网地产

70年变迁,70年城镇化。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比1949年末提高48.9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71个百分点。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来,城镇化尽管成果着实喜人,但如硬币的正反面,城镇化发展依面临着不小的问题:比如城乡资源环境压力空前加重、社会公共服务品供给呈现不足、城镇发展深层次矛盾及风险亟待化解。

而在这其中,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更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在接受中国网地产采访时,国务院参事忽培元认为,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城镇化行稳致远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是补短板

如何解决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不合理等问题?“让生活更美好”、追求“质量”、“品牌”、“智慧”的主基调之下,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生共荣,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历史必然。

事实上,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实践与探索。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一体”;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城乡融合的指导思想;2018年“一号文件”提出建立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按照顶层设计路线,乡村振兴进展有三个时间段:2020年,是制度完善和政策体系形成的阶段;2035年,是农业现代化形成的阶段;2050年,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达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三个标准。由此可见,城乡融合发展的蓝图已绘出,剩下就等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业内观点认为,让为城市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在城市安身立命,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道义。一直关注乡村振兴、也亲身参与乡村振兴的忽培元则认为,贯彻城乡融合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乡村振兴,他更将乡村振兴称之为补短板。

他认为,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原则,充分保障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无门槛,迁入无障碍”,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义。与此同时,通过制度设计促进全社会转变视务农为“畏途”、视农业为“贱业”的陈旧观念,真正消除城乡人口身份差异,也成为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给予全市人口市民化待遇,着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生活质量”,忽培元说。

其次,构建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形态,就意味着城市群需要合理布局。那么,何为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形态?忽培元认为,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城与城之间,要形成四个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治共享、产业就业提质提效、城市群之间的协调机制加快。

农村土地制度是城乡融合的老大难。众所周知的是,乡村的基础是农民土地资产确权,然后集体资产身份的确认,如何盘活农民的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深化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让农村的土地焕发活力,也正是举国上下试图攻克的难题。

土地制度最是关键

忽培元亦告诉中国网地产,当前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影响了中国实现城乡融合发现,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牵动中国城乡两个地理空间和工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不过,根深蒂固的制度和传统,根本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撼动的。农村土地哪类可以盘活、如何盘活、以什么形式盘活等等,成为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岁月蹉跎,直至今年,土地制度改革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该意见中提出,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型建设用地入股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的建设用地可以入市,目的是推动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忽培元指出,允许中国集体经营性的建设用地入市,允许就地入市或者异地调整入市,允许村集体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入的闲置宅基地,废弃集体公益性的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型建设用地入市等内容,都是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的重要改革措施。

如太阳照射,冰山融化般,城乡融合在寒冬之中,也迈开了脚步。尽管土地制度改革在一些地方正在试行,但忽培元认为,改革不能一哄而上。要确保待入市的土地符合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已发起的不得突破现有的规划,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不得出现违法用地的行为。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以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为底限,不能代替农民作主,强迫农民选择,真正的让农民得到改革的红利 ”,他说。

但问题来了,面对很多农村人往城市跑,不愿意回去的现状,忽培元又是如何回应中国网地产提出的“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呢?忽培元认为,中国人的文化根脉在农村,回老家过年的风俗永远不会淡化。

他告诉中国网地产,有这么几种人愿意回到农村。一种是上了年纪,如40、50后,在城市里打工后,终究要叶落归根。因为,他们在城市里并没有归属感,像无根蓬草一样。

第二种复转军人。从农村招来的兵,真正有了事业后,他愿意回去和父母妻儿在一起。第三种是大学生。很多大学生愿意回到家乡,他们在城市里有房子,但在农村创业、办厂,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进而吸引了更多人就业。

深圳这个小渔村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那是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在国家鼓励和扶持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一系列比如人才、投资等政策的倾斜, 一些地区的人口已经出现了乡村回流的现象,比如甘肃宁夏自治州的东乡县。

忽培元娓娓道来的,是东乡县的振兴史。东乡县是东乡族少数民族县,曾经的东乡县需要翻几座山才能到达,离城市很远的村子。然而,自从这个只剩下十来户人的小村庄,通路、通水、通产业之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乡县不仅建起了扶贫车间,还有大学生做起了互联网,通过网络将村子里的特产,卖到各大城市。在国家和外来投资的支撑下,青年大学生将他的事业做大,他的连锁店在这个县上,覆盖了几十个这样的村子。东乡县以及周边的村子,也因此受益无穷。

这个案例给忽培元很大的触动,他认为,尽管改革的步伐不能一蹴而就,但在“蓝图已绘”的情况下,“城乡融合,未来可期 ”。

以下为忽培元先生的采访节选:

中国网地产: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背景下,您认为乡村振兴到了哪个阶段?

忽培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制定了“三步走”计划: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指南。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更加具体,对于农村基建重点、民生领域欠账、多元投入保障等诸多核心问题都作出了详细部署,更有操作性。

同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国家将会从制度、人才、资金和规划方面进行强化,即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强化制度性供给;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强化人才支撑;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投入保障;制定国家乡村战略规划,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中国网地产:振兴乡村,如何留住已经流失的人才?

忽培元:人才被认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当前物质文明如此发达的当下,还是要有实实在在的利益来引导。让人有利可图,或者有奔头,才会有人愿意去闯一闯,试一试!虽然俗,但或许是最有效的!关注创业者的难处,帮助解决;关注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满足所需;关注青年群体的诉求,倾力支持……忧虑解决了,才能放心胆大地放开手脚去干!

中国网地产:如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忽培元: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两个重要抓手。一是要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在乡村。当前要认真学习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指示要求,研究乡村振兴的目标、步骤,抓紧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在具体工作中,要分级分类、分时分段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根据乡村不同发展水平与状态,采取切实有效的振兴举措。要统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关系,依据统一规划,合理调配各类资源。

二是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高质量发展要真正以人为本。要继续落实外来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举家落户、安居乐业。对于生态脆弱、生存条件恶劣的连片贫困地区,要创造条件让这些地方的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脱贫。要确保户籍制度改革与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央地各负其责,细化落实人地钱挂钩政策。优化统计方法,准备反映人口落户进程。

三是构建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形态。城市群是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要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治共享、产业就业提质提效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机制。都市圈是城市群建设的突破口。要提升核心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创新发展水平,加强核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交通网络联结。

积极培育一批中小城市,尤其是创造条件将一批人口20万人以上的特大镇有序设市,提高这些小城市的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它们对人口的吸引力。数以万计的小城镇是城乡要素交流、汇合之地,要发挥小城镇在乡村振兴中的平台作用。特色小镇产业强、体制活、环境美,是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加快建设美好乡村,使之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园。

四是以重点领域的突破推动城乡新一轮改革。产权制度改革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两个“棋眼”。乡村改革的基础是农民土地资产确权、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及集体成员身份确认。要进一步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深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活力。加大政策配套,促进城市投资者、消费者下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凡是人员、土地、资金、科技等各类要素流动遇到障碍的地方,就是改革重点所在、难点之在。要抓住信息化对于城镇化、乡村振兴的催化、融合作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城乡市县整合形成数字化管理平台,提高城乡治理的智慧化水平。

中国网地产:在新时代社会,城乡融合发展意味着什么?

忽培元: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我国的不平衡是城乡关系的不平衡,的不充分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我国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在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乡村资源要素与大市场相对接,能够释放出可观的改革红利,也能够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乡村振兴不能就乡村来谈乡村,必须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路子,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来破解难题。这对房地产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定要在符合国家大政策的前提下,做好各项工作。

中国网地产: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的意义何在?

忽培元:当前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影响中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牵动中国城乡两个地理空间和工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要以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为底线,绝不能代替农民作主,不能强迫农民选择,要真正让农民得到改革的红利。改革也不能一哄而上,随意改变用途,确保待入市的土地符合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不得突破现有规划,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不得出现违法用地的行为。

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主要是进一步让农民吃上“定心丸”,让承包地更有活力。《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并且进一步放活承包地经营权。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承包地的农业用途不能改变,农民利益要得到充分保护,而且要坚持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搞“一刀切”式的土地规模经营。

标签: 土地制度土地用途集体资产土地资产户籍制度

相关资讯

  • 北京一皇家级四合院4.5亿元起拍

    北京一皇家级四合院4.5亿元起拍

    近日,北京一处皇家级四合院"上链接了",评估价5.3亿元,现起拍价4.5亿元,引发网友围观。 此次参与拍卖的"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28号房产及该房产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处置单位为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开拍时间为4月25日10点起。 据了...

    来源:和讯网

    2024-04-19 15:14:11

  • 新“地王”重出江湖

    新“地王”重出江湖

    近段时间,区域新"地王"重出江湖,市场久违的几十家房企争抢1宗地块的盛况再现。 就在3月27日,苏州、厦门和宁波一日诞生3个"地王"项目。其中,苏州一宗地块在经过51轮激烈竞标后,由绿城中国以6.5万元/平方米、溢价率18.22%拿下,不...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2024-04-01 18:44:11

  • 蚂蚁集团杭州退地 周边房价直降2万

    蚂蚁集团杭州退地 周边房价直降2万

    蚂蚁金服退地事件对杭州之江楼市产生了显著影响,根据市场数据,之江板块在售二手房的成交均价呈现明显下滑。 蚂蚁金服退地的消息终于得到官方证实。2020年10月,蚂蚁集团以26.98亿底价竞得之江板块XH1710-23地块,计划打造全球总部。...

    来源:金融界

    2024-03-28 18:35:01

  • “带病”出让惹风波:齐齐哈尔一被查封土地调查

    “带病”出让惹风波:齐齐哈尔一被查封土地调查

    全国土地市场数据,点击查看→ 一方,是申请强制执行却始终无法得到补偿的债权执行申请人和多年无法回迁的安置户;另一方,则是房屋交付3年却迟迟等不到政府回购安置房的开发商。 2015年,齐齐哈尔市的一次已被法院查封土地的"带病"出让...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2024-03-26 13:16:33

  • 胡润:中国亿元资产家庭达13.3万户

    胡润:中国亿元资产家庭达13.3万户

    3月19日,全球权威高净值人群研究机构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财富报告》。 截至2023年1月1日,中国拥有600万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已经达到514万户,比上年减少0.8%,减少4.1万户;其中拥有600万可投资资产的"富裕家庭"...

    来源:金融界

    2024-03-20 0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