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合+创新”重塑城市群发展模式

2018-04-13 10:21:00 房天下产业网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城市群建设大力推进的关键时期,专家认为,要实现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就必须在城市群内部设置科学的竞合机制,进行各个行政主体之间利益协调,并通过科技和制度创新重塑城市群发展模式。

我国城市群发展三大战略方向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未来要建成的城市群,成为高端人才、全球投资、科技创新、优势产业的核心集聚地,以及全球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区域板块。”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学良认为,部分区域性城市群应定位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发展高地,聚集部分全球高端要素,影响区域和经济。

空间格局上从单极化向多极化、扁平化发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规划研究所副所长陈明表示,过去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着过度极化的现象,即使在城市群内部也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均衡现象。未来要以大城市为依托,逐步打造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城市群内部的要素和资源逐步向整体扩散,各城市最终形成分工明确、功能合理、产业布局协调的扁平化城市体系。

发展动能要从要素和政策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曾任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的刘亭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生态环保要求提高,城市群发展的要素和政策红利空间越来越有限。未来,中国城市群要成为世界高端要素集聚地,必须走创新驱动的路子,在科技、制度、理念以及管理等领域的不断创新。

发展模式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张学良表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遵循自上而下的推动模式,即政府通过行政力量来集中资源和政策发展城市。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发展应该逐渐树立自下而上的主导型推动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区域规划的前提下,通过价格机制让要素充分流动,让产业在城市群间、城市群内部来自由选择,获得最优效率。

构建多元参与的协调发展机制

记者调研中发现,当前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往往超出了现有行政区划的边界,导致地方政府在解决问题时或力不从心或互相推诿,甚至进一步导致问题的恶化。

10多年前,湖南湘潭经开区所在的湘潭县响水乡还是偏僻闭塞、贫穷落后的农村。但如今这里早已经成为产业兴旺、产城融合的新型城区。湘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孙银生说,近10年来,长株潭地区以城际干道、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大大改善,长沙对外辐射带动、区域协调作用明显提升,湘潭经开区等长株潭三市的交汇地带成为“融城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区域协调机制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构筑城市群内各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制度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协调和监督机构,综合运用各方面手段和政策,协调各方利益,才能对促进城市群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湖南省委党校经济教研部教授王克修说,城市群需要建立定期协商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增进互信互助,真正把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作为目标,使城市群迈向更高台阶。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个城市,签署协议约定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人才信息互联互通。专家建议,这样政府信息互联互通,还可以向更广的领域扩展,比如食药监、金融等。尤其是考虑到当前区域性金融风险问题不断凸显,跨区域案件日益增多。只有通过金融监管数据的互联互通,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去年9月,广州、佛山两市政府共同印发《广佛同城化“十三五”发展规划》,这是广佛同城的系统化、全覆盖的发展规划,包括了基础设施、交通、产业、医疗、社保、教育、环保等方方面面的同城化规划,并对广佛同城化发展进行了总体定位:“十三五”期间,广佛区域建设成为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和同城化发展示范区。

佛山市发改局区域规划科科长杨中表示,广佛的市长联席会议等制度在城市协同发展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跨行政区统筹管理机构应当在跨行政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各类自然资源开发上做出统筹规划,并督促规划的有序实施。还应当在地方性政策法规上做出协调和规范,营造有利于城市群整体发展的政策环境,避免因为政策差异导致的城市群内耗。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首先是要提升城市群统筹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在处理重大问题时有较大话语权和处置权;其次,联合会议制度化、常态化,逐步引导城市群内部协作发展制度化、法制化,探索建立促进城市群整体发展的常态化制度;最后,构建多元化城市群发展网络体系,积极引导社会、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有助于集民智、汇民力。

先行先试再造改革和创新红利

刘亭等专家表示,城市群汇聚了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高端要素,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上具有优势条件,理应成为先行先试的引领者。

一是统筹规划、科学定位。长沙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李跃认为,要做好城市群在国家战略中的动能定位和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功能定位,避免出现城市群间和城市群内部的过度竞争和同质化发展,实现城市群间和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角度看,北京产业向周边转移趋势明显,以北京大都市为核心,周边涌现出一系列有特色的节点城市。城市群产业联系密切,交通设施一体化加速,人才双向流动加快。老百姓也切实感受到获得感,休闲娱乐的“周末经济”成为城市群市民融合的纽带。

“京津打造都市圈,连绵区是河北,张家口就是西北生态屏障。”张家口市副市长李宏告诉记者。她认为,张家口的优势资源是天蓝、水清、山绿的生态环境。城市群联动为张家口借力京津智力资源,将京津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提供了机遇。

二是逐步建立需求导向性的区域规划。陈明说,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城市群作为多城间的组合体更需科学的规划。在政府制定规划中引入需求管理理念,规划制定的全过程、全要素中要充分考虑公众的需要和感受,提前将未来的需求计划性分配在不同时间段内,从而有效控制使用区域内的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达到以人为本、综合平衡各种诉求、效率与公平统一的科学发展目标。

三是培育优势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孙银生说,应把握国际产业分工的趋势并结合本地的产业规划以及定位,充分地发挥城市群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既要加大吸引境外投资的力度,也要扶持本国大型企业境外投资,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四是协调城市群之间和城市群内部的发展,加强法律的规范和制度的构建。部分受访专家表示,从具体的法律法规设立来讲,可以制定关于城市群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如区域规划法等,以此加强城市群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机制,突出强化城市群规划的法律地位。

五是畅通城市群内人才流动机制。部分基层干部表示,构筑一体化人才流动机制是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人才保留机制涉及户籍政策、福利制度、薪资水平、子女教育等问题。充分发挥城市对人才的集聚作用,就应着手破除人才流动的藩篱,调动政府、企业等部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完善城市群内人才流动和保留机制建设。记者张超 李俊义 白明山

标签: 城市群建设发展

相关资讯

  • 人大代表谈放宽农民工进城落户:有序推进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市民化

    人大代表谈放宽农民工进城落户:有序推进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市民化

    全国城市楼市数据,点击查看→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表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去年的66.16%。同时也要看...

    来源:和讯网

    2024-03-07 15:50:19

  • “一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如何解读?

    “一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如何解读?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称,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

    来源:金融界

    2024-03-06 09:28:23

  • 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透露哪些新信号?

    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透露哪些新信号?

    一季度是全年发展的风向标,而"新春第一会"是各地开工后打响的"第一枪",蕴含着诸多信号。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截至发稿,在省级层面上,广东、安徽、山东、辽宁等多个省份召开"新春第一会"。 广东:推动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广东去年G...

    来源:财联社

    2024-02-18 14:42:58

  • 中指·每日要闻:上海积极稳妥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实施保障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中指·每日要闻:上海积极稳妥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实施保障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今日看点: ·上海:积极稳妥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实施保障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大悦城控股:7亿元公司债成功发行 利率3.13% ·中海地产:拟发行30亿元中票 用于偿还2笔票据 ·泰安恒地旺岳置业:1.42亿竞得山东泰安宅地 楼面价640...

    来源:中指研究院

    2024-01-22 07:20:00

  • 中指·每日要闻:河南今年将改造25万老旧小区 推进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健康发展

    中指·每日要闻:河南今年将改造25万老旧小区 推进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健康发展

    今日看点: ·河南:今年将改造25万老旧小区 推进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健康发展 ·保利发展:拟发行总规模25亿元中期票据 ·金地集团:为北京经开区地块项目融资担保6亿元 ·福州同晖置业:以总价3.82亿竞得福州一宗地块 溢价率4.37% ·西...

    来源:中指研究院

    2024-01-21 0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