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功能布局 徐州高新区打造产业“最强大脑”

2017-10-12 09:58:00 房天下产业网 来源:新华日报

这个夏天,位于铜山区的徐州高新区围绕科技创新密集发力:与15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达成创新创业合作协议;俄罗斯沃罗涅日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徐州分中心、微普生物应急安全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传感器科技产业园项目签约,计划用3到5年时间,形成上千家设计各类传感器的产业集群,成为国内一流的传感器产业创新创业基地。

一系列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竞相落户,主要是看重这个高新区的创新环境。徐州提出高标准打造科技创新核心区——“一城一院一谷一区”,其中的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徐州创新谷,都位于徐州高新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瓦西里·扎克耶维奇带着“固体水”的创新成果,次来到中国,在高新区与几家企业对接后,他信心满满地表示,“项目与当地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会很好融合。”

“我们提出打造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现代化绿色科技园区。”徐州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杜海鹏说,始建于1992年的园区,过去布局偏乱,产业门类混杂、服务功能较差,致使产业链多点分布、设施重复建设、要素资源配置不科学,制约了发展。近年来,高新区通过积极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全力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推进产业转型,推动园区升级。

在徐工汽车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块块钢板被挥舞的机械手放到冲压机床上,经过拉延、修边、冲孔、翻边、整形,一后就等待进入自动化焊接车间。这是重型卡车制造的道工序,也是徐工汽车自动化生产线的缩影。公司党委副书记胡玉美说,他们在实施智能制造中,对10余项工艺进行改造,实现节能减排,比如车架涂装废水、废渣排放降低50%以上。今年上半年,徐工汽车完成重卡销量6563台,同比增长63.8%,营业收入18.8亿元。

发挥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高新区以它们为中心,围绕产业链延展和城市功能完善进行园区重新布局,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有计划地整合产业链相近企业集聚发展。目前,高新区已相继规划建设“一谷、五园、五区”,即:科技创新谷;汽车产业园、安全科技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医药健康产业园;总部经济区、金融集聚区、科教集聚区、娇山湖商务区、万达商务区。此外,建设了200多个各类创新平台,其中研发平台就有9个;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组建了“5+1”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了总额1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和创新支持资金,为各类创新成果产业化厚植资本土壤。

搭好园区“巢”,引来金“凤凰”。“我们这里有个‘湖’,沉淀了全徐州的数据,将来要打造全球样板。”记者走进中国华录淮海数据湖项目,工程师谢方玉口中的“湖”,其实是通过对6000个机柜进行大数据存储以及利用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在交通、政务、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智慧化和大数据应用,为政府、企业和市民提供综合服务。

持续释放创新动能,越来越多的企业快速迈向中高端。徐州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滕文桦介绍,徐锻集团建立院士工作室,全面完成了小型压力机数控化改造,成为中国新一代“智能锻压设备系统集成商”领军企业;云意电气通过在中国香港、美国加州两地设立研发创新中心,先后开发了汽车智能雨刷、启停系统、智能监测系统等系列产品,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徐航科技通过建设省级精密压铸工程技术中心,成为国产汽车核心部件首席供应商。目前,高新区拥有“瞪羚企业”(高成长中小企业)7家,在园区的企业占比达5%。

“创新是高新区的使命,我们会牢牢扛起徐州科技创新的大旗。”铜山区区长、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广民说,下一步,高新区将不断提高创新浓度、创新黏度,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产业创新“最强大脑”、徐州经济腾飞的“最强机翼”。

标签: 徐州高新区产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