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屡曝“闲置”案 到底谁之过?

2015-11-25 14:20:00 房天下产业网 来源:房天下产业网综合整理

被贴上“惠民”标签的保障房,近却因为未“保障”民生再惹争议。

国家审计署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贵州(楼盘)省贵阳市,3万多套保障房虽已建成,但由于水、电、气、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没能及时跟上,导致大量闲置。耗资85.43亿元的工程后因“配套设施”四个字“烂尾”。

保障房闲置现象早就不是头一遭了,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还显示,贵州以及江西、河南、吉林、湖北5个省共发现5.75万套保障房被闲。除了房屋闲置,不符合条件住户占居、房屋质量差、建设地点偏远而且交通不便、对外出租等大量问题,让原本利好民生的保障房并未尽责。

保障房不“保障”,谁之过?是“钱袋子”不满?还是畸形政绩观?是内因导致?还是外因所迫?

1、准入门槛过高

准入门槛过高直接导致实际供应大于审核通过的家庭数。多数满足购买条件的家庭买不起保障性住房,而买得起的家庭又不满足购买申请条件。这就导致了保障性住房建成但无人居住的现象。这个问题中关键还是户籍限制问题,目前几乎保障房针对对象都要求拥有户籍,但在一线城市全面采用居住证管理外来常住人口后,对这部分外来人口的保障完全缺失。

2、需求预测不准确

政府对需求总量与结构掌握不足,在制定保障性住房目标及策略之时,对需求的预测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无法预测出较为准确的需求信息。其次,各类住房保障对象的住房要求 综合性,部分居民对房源供应区域、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各个城市在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时,对各自实际的需求量难以正确评估。这就导致了保障性住房建成之后无法有效分配的问题。

3、产品设计:在缺乏前期需求调研下,现有产品户型等软硬件考虑欠缺

通过对调研的总结,发现21个城市销售型保障房问题集中反映在产品设计上,主流的户型配比、面积区间、是否装修、带装修约等等,均是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地方政府推出的保障房项目是否根据所处区域不同,交通及生活配套不同来调整产品设计都缺乏相应的调研论证。另外,不少经适房小区都反映户型面积偏大导致总价偏高,在申请贷款和还贷上有一定压力。比如上海黄山坊小区户型面积均在60平米以上,总价偏高,申请银行贷款也较为困难。

4、保障房地段偏远或配套匮乏,被保障家庭使用困难而申请积极性不高

我们通过对保障房项目的调研发现,保障房选址多在偏远地段,交通极为不便,生活配套比如菜场、超市等不够完善,使居住生活存在一定困难。这在重庆、深圳、南京、广州、天津、武汉等城市的保障房项目集中出现。具体来看,以南京为例,多个公租房项目都存在选址偏远、配套不足的问题。比如岱山保障房项目的申请入住率远小于原先的预计比例,仅为56%。项目所处地址较为偏远,不是人口密集区,周围的交通不是很便利;马集大圣安置小区由于处于六合区,距主城区很远,周边生活和交通也不便;公租房新篁紫竹林小区距也近60公里。地方政府一开始为了控制公租房、廉租房的成本,选址多在偏远地段,这多导致了后期入住、管理上的问题。

明了原因就要对症下药

首先,在准确摸底的基础上,适度放宽申请条件,一方面要严格审查申请者情况,以保证分配公平性;另一方面也要尽量简化相关手续,方便真正需要保障的市民,东莞市住建局规定经适房可以先入住再办手续,这种做法值得称赞。其次,完善配套设施,做好基本的生活、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供应。第三,科学选择保障房的地址,加强规划能力。一些省份就在工业区设置保障房项目,既能解决享受保障者的居住权也能保障其工作权,同时降低了政府对配套设施的投入。第四,探索多种形式的保障方式,有提出,能够就近保障的提供公租住房,对那些不便保障的可以考虑对其实行房租补贴,从而将这一政策阳光尽可能洒向每一寸心田。

标签: 保障房闲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