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GDP破7 中国经济中市场将发挥更大作用

2015-10-26 09:29:00 房天下产业网 来源:中金在线

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中国GDP“破7”,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怎样解读GDP“破7”?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前,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对当前中国经济作出6点判断,指出中国作为10万亿美元体量的第二大经济体,实现7%左右的增速实属不易;10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党校就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工作作报告,再度谈及GDP增速“破7”,强调: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要死守某一个点,而是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这个7还真不是“破”了,而是来之不易。

李克强总理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报告,为我们提供了解读GDP“破7”的钥匙,也廓清了对于中国经济运行现状和前景的迷思。从GDP“破7”中解读中国经济,不能简单看数值高低,还必须引入更多参照系。这些参照系至少包括:GDP与经济总量的关系,GDP增速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GDP中不同产业数据之间的关系。如此,才能辨析GDP数据中的“好”与“坏”,并从中寻求经济政策的运行脉络,对其效率作出判断。

6.9%的增速是快是慢

无论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6.9%这一增长速度都不能算慢,而且这是在货币政策没有“大水漫灌”的情况下取得的。

经济总量对GDP增长起着“分母”作用,因此,解读6.9%必须引入经济总量这个常数,加入这个常数就提供了横向和纵向两种比较模型。横向,是与那些经济规模接近中国的主要经济体比;纵向,是在中国不同年份不同经济规模的基数上,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含金量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根据IMF的数据,2014年经济规模达到2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有9个: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巴西、意大利和印度。其中,美、德、英GDP增幅在1.6%-2.6%之间,法国和巴西GDP增幅不足0.4%,日本和意大利为负增长,只有中国和印度GDP增幅达到7%以上。以此为比较,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虽然“破7”,但速度依然在全球经济体中领先。

还要看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只有美国和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经济规模是全球第三的日本的2倍多。在相当长时间里,将不会有经济体的经济规模达到这一量级。而单纯以中美比较,各研究机构都认为,2015年美国GDP增长为2.5%左右,中国前三季度GDP增长为6.9%,全年实现7%左右的增长目标可期,经济规模将顺利达到11万亿美元以上。中国经济增幅为美国的近3倍,有什么理由认为,美国经济在扎实复苏,而中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

如果说各经济体GDP统计口径不一致,横向比较很难得出客观结论的话,还可纵向比较。仅从数值看,6.9%与中国经济长期超高速增长相比,确实是低了,但结合经济总量的变化则会得出相反结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周期为2001年加入WTO至2013年后金融危机时期。姑且不论金融危机时的反周期政策吞噬了多少GDP增长成果,仅从经济总量的变化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含金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就可以得出新的结论。2001年,中国经济规模为11.03万亿元人民币,2009年为35.56万亿元,2015年将达到1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按实际汇率测算,中国经济总量在不到15年时间里增长5倍多,自2009年以来也增长了近一倍。经济总量的差异,决定了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实际“含金量”差异。而每一个GDP百分点的“含金量”,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也成倍数级别增加,而不是减少。在10万亿美元经济规模基础上,GDP每增长1%,相当于5年前增长1.5%,相当于10年前增长2.6%,与2001年相比则更高。

这意味着,今天6.9%的增长相当于2010年的9%以上,这一增长速度不能算慢,而且这是在货币政策没有“大水漫灌”的情况下取得的。就此而言,即使纵向看,6.9%的增速也足够快。中国经济仍有足够活力。

6.9%是否改变了经济基本面

就业率和居民收入没有受到GDP增速回落的影响,能够保持更快的上涨势头,表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仅没有恶化,相反仍较为健康。

通常我们会听到,中国经济仍在合理区间运行、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的说法。GDP增长6.9%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看一下是否脱离了合理区间、是否导致基本面恶化,是另一个解读角度。

所谓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一个重要考量是GDP数据离年增长7%左右的预期目标有多远。6.9%显然在7%左右,而没有脱离预期区间。所谓经济基本面,就是看GDP增速回落,会不会导致就业率和居民收入下降。这是经济基本面是否出现变化的主要标志。

从就业来看,过去有测算表明,中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100万人就业。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每一个GDP百分点对拉动就业的贡献率也在上升。据人社部等部门测算,到2013年,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已可拉动130万—150万人就业。2013年以来的经济总量在继续扩大,因此,即使GDP增速回落到6.9%,GDP单位增长对就业的贡献率也会提高。事实上,今年1000万新增就业岗位的目标已提前完成,表明6.9%没有影响就业率。

从居民收入来看,与6.9%的增长相伴的,是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7%,跑赢GDP增速。这其中,当然有城乡公务人员工资标准提高、今年补发了加薪工资的偶发因素,但主要是,在城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初步形成;在农村,针对三农的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开始发挥作用,从而构成了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就业率和居民收入没有受到GDP增速回落的影响,能够保持更快的上涨势头,表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仅没有恶化,相反仍较为健康。这张“健康证”,有助于提高对GDP增速回落的“容忍”程度,为GDP“脱敏”,同时表明调整经济结构的环境正在初步形成。

为什么说“破7”不是真“破”了

如果服务业、科技产业能继续保持发展势头,中国经济就能通过新兴行业的发展转换增长动力,即使GDP数据“破7”,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不会“破”。

6.9%的GDP数据里,包括了不同产业的经济表现,其中有的数据亮丽,有的数据不尽如人意。亮丽数据表明经济运行“好”的一面,不尽如人意的数据也未必都是“坏”数据。必须对何以形成“坏数据”加以分析,才能得出经济运行“好”与“坏”的总体结论。

好的数据包括:服务业增长比较快,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51.4%,比上半年49.5%高出近两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出2.3个百分点,其中网上零售额增长将近40%,新能源汽车销售,高科技产业增加值达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不尽如人意的数据包括:工业产出同比上涨5.7%,低于预期的5.9%,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0.3%,也低于预期,进出口同比下降超过两位数。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三季度,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新兴经济体市场都出现剧烈震荡,中国资本市场的下跌幅度领先全球。而据测算,在、二季度,繁荣的股市使金融市场对GDP的贡献率增加了0.5%。假如剔除股市繁荣期的贡献率,可以发现,6.9%的增长能更多地反映实体经济的增长,也更加真实。就此而言,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破7”不是真“破”了,经济走势仍比较平缓,甚至可能出现先抑后扬的势头。

还有,不同产业的表现证明,原有基数较大、对外部环境依赖程度高的行业增长受到了严峻挑战,而与转型升级、内生型经济相关的行业增长较快。这是经济增长动力正在转换的标志。过去,固定和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基建、以出口为导向的传统加工业和房地产等行业,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现在,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正在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领军者。按照李克强总理的比喻,其上升势头甚至可以用“咄咄逼人”来形容。这正是中国经济增强内生动力需要出现的变化。

与美国相比,美国服务业、科技产业产值占到GDP的70%以上,而中国服务业、科技产业只占GDP的30%多,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这一正在呈现出巨大活力的发展空间,提升了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如果服务业、科技产业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那么中国经济就不会因为需要各行业去库存化而陷入低迷,中国经济就能通过新兴行业的发展转换增长动力,即使GDP数据“破7”,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不会“破”。

怎样应对6.9%中包含的风险因素

市场能否对资源配置起到更大作用,政府能否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决定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环境。这两条比GDP是否“破7”更有观照价值。

当然要看到,进出口贸易增幅下滑、固定增速下降等数据,也显现了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具体表现在哪里。总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部需求不稳定,二是实体经济资金支持不够,三是固定边际效益递减。如何应对这些风险?

一方面,需要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10月23日晚间,央行宣布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再次启动“双降”,为释放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创造了新条件。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结合,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稳定、增强实体经济活力的必然选择。在多次“双降”之后,可以预期,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灵活调整姿态,以消除经济增长的风险因素。

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推动经济领域的深化改革。李克强总理在与部分省(区、市)负责人就经济形势座谈时指出,单靠政府一只“手”确实不够,还要充分调动市场活力。全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逐步放开成品油价格等改革议程,与商事制度、国企、财税制度等改革一道,证明改革是挖掘经济增长的好办法。

此外,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等新战略,为提高固定的边际效益指明了新路径。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比,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具有更清晰的增长效应,不仅可以长期带动经济增长,还可能为中国带来新工业革命。这也是中国制造提高价值必须经过的一道关口。

无论是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一系列经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还是相关产业战略的制定,都体现出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清晰逻辑。实际上,这也是中国经济三十多年来能以高速和中高速增长的奥妙所在。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现实和潜在风险,开放、改革相辅相成,仍是终武器。

让的顶层设计、发展战略发挥出预期效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起的是优化局部环境的作用,而能否将改革推动下去,起着优化全局的作用。就此而言,市场能否对资源配置起到更大作用,政府能否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决定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环境。这两条比GDP是否“破7”更有观照价值。这两条做到了,中国经济就不会是一团迷雾,而将呈现出明朗前景。

推荐阅读

高善文:经济系统好转前债市违约压力还会上升

经济仍面临需求不足 料四季度货币政策将以定向调控为主

习近平强调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穆迪:预计中国经济增速今年放缓至6.8% 明年至6.3%

李稻葵:中国经济正在触底 明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有望止滑

经济增长底线是6.5%至7% 统计局:国际国内下行因素叠加

发改委高层密集调研地方经济形势 地方启动百日会战

新核算方式下首度公布GDP 三季度经济仍处合理区间

李克强:继续推进金融改革 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经济怎么了 强首席经济学家阵容号脉

财政部长楼继伟:中国经济敏感时期 需精准调控

上海撤销房管局 韩正:减少经济对房产的依赖

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大 不良贷款再双升 中小企业削肉疗伤

社科院预计三季度GDP预计增长6.9% 经济总需求下降

标签: 经济李克强市场

相关资讯

  • 同策集团新房事业部总裁林朝欣:客户导向的市场变革策略探析

    同策集团新房事业部总裁林朝欣:客户导向的市场变革策略探析

    近日,同策集团新房事业部总裁林朝欣接受专访,通过市场研判分析,着重探讨了如何应对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的变化以及公司变革策略。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增速放缓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同策集团积极应对这一挑战,通过客户导向的市场变革策略,不断提升服务...

    来源:中指研究院

    2024-04-19 15:17:27

  • 国家统计局:房地产市场仍然具有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条件

    国家统计局:房地产市场仍然具有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条件

    4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会上表示,从一季度房地产投资、销售情况看,房地产市场仍处在调整过程中。关于房地产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今年一季度房地产销售指标降幅扩大,也有...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2024-04-16 13:59:58

  • 新“地王”重出江湖

    新“地王”重出江湖

    近段时间,区域新"地王"重出江湖,市场久违的几十家房企争抢1宗地块的盛况再现。 就在3月27日,苏州、厦门和宁波一日诞生3个"地王"项目。其中,苏州一宗地块在经过51轮激烈竞标后,由绿城中国以6.5万元/平方米、溢价率18.22%拿下,不...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2024-04-01 18:44:11

  • 狂销近200亿元,刷新楼市记录!上海5千万豪宅遭抢购,市场从此回暖?

    狂销近200亿元,刷新楼市记录!上海5千万豪宅遭抢购,市场从此回暖?

    3月28日,位于黄浦区的中海·顺昌玖里开盘选房,最终以去化率98.5%、总销金额约196.5亿元的成绩刷新中国楼市开盘记录。 该项目的热销,被认为侧面印证了作为中国核心城市,上海核心区域的资产依然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豪宅热销扮演了楼市复苏...

    来源:华夏时报

    2024-04-01 11:15:10

  • 23省份人口数据出炉:浙江海南增量领跑,中西部仅贵州正增长

    23省份人口数据出炉:浙江海南增量领跑,中西部仅贵州正增长

    随着各地人口数据的陆续出炉,中国最新的人口版图也逐步清晰。 截至3月28日,已有23个省份发布了2023年常住人口数据,其中16省份出现下跌,其余7省份呈现增长的态势。人口第二大省山东,2023年常住人口下降了近40万,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份...

    来源:时代周报

    2024-03-29 09:02:50